首页
搜索 搜索
快讯

时讯:从显贵官职到朝廷走狗,锦衣卫中最核心的校尉发生变化,说明了啥

2023-06-05 09:07:41 观察网

在无数影视剧、小说的传播之下,明代锦衣卫为人所熟知。一提起锦衣卫,人们或许就会想到《绣春刀》里头的几位主角,穿着飞鱼服使用绣春刀。锦衣卫是大明朝廷用以维护朝廷安全以及刺探情报、追捕罪犯的机构,堪比民国时期的军统。影视剧中渲染出的锦衣卫形象看似威严,但就细节而言却少有介绍,本文的主体部分则聚焦于锦衣卫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校尉群体。

一、地位逐渐下降的校尉


【资料图】

早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初,他便仿照元朝,在朝廷里设立“拱卫司”作为统领朝中校尉的最高机构,拱卫司后来升级成为正三品的拱卫指挥使司,至1370年改为亲军都尉府。但无论机构名称怎样变化,级别怎样提升,其统领的群体被统称为校尉。

什么是校尉呢?简单来说,就是朝中皇亲国戚的侍卫人员,这一群体还具有仪仗队的功能,每逢朝中有重大活动,校尉不但要负责皇室安全,还要充当大典仪仗队的身份。可以说,在元朝以及明朝初期,校尉的地位很高,相当于紫禁城内的御林军,专门负责皇帝及皇室成员的安全,是十分显贵的武职。

但伴随着历史的流逝,朝廷中的校尉数量越来越多,而且由于朝廷承平日久,宫内也没有太多事情,校尉这一职务从明朝尚未成立之前的关键武职沦落成为数量众多的花架子,权力与地位越来越低。

1382年,朱元璋下令成立锦衣卫,锦衣卫的前身也是拱卫司,只不过锦衣卫是从中分出来的专用于情报搜集、刺杀与追捕逃犯等工作的特殊机构。既然是从拱卫司中分出来的机构,那么锦衣卫的主体自然是由拱卫司管理的校尉。上文已经提到,紫禁城内的校尉数量越来越多,权力与地位越来越小,但唯有在锦衣卫里,由于这一机构的特殊性,校尉群体还是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地位相较于皇城内的校尉来说要高出一筹。

二、锦衣卫的主要来源

锦衣卫的主体部分是大明朝的校尉,换句话说,了解了校尉的来源,也就清楚了锦衣卫到底是由怎样的一群人组成的。根据历史记载,大明朝是奉行户籍世袭制度的,工匠、木匠、军人等职业身份,都是世代承袭不能更换的,奇怪的是锦衣卫虽被划入军籍,但其后代却不必要世袭其父亲的军人身份。既然锦衣卫不世袭,那么就必然要采用民间招募制度,才能为锦衣卫挑选校尉。

明朝士兵都是军籍

根据锦衣卫的挑选规定,参与锦衣卫校尉选拔的男性应当具备身体强壮有力、没有犯罪记录的基础条件,最好还能够辨识文字。尽管校尉并不世袭,但若被选入锦衣卫,一旦出现逃亡现象,则要被抓回处以刑罚,并有沦为终身世袭军户的可能性。可以说一旦被选入锦衣卫,很难从中抽离出来,除非到老年且体弱多病的情况下,才可以向兵部请求告退。除了从民间的强壮男性中挑选之外,朝廷还有意挑选一些民间的奇人能士,对于这些人要求可以放宽,他们不识字也可以被选入锦衣卫的校尉群体当中。

锦衣卫地位较高

明朝初年,由于国家接连战乱,民间百姓生活十分贫苦,且有繁重的差役与赋税重担。虽然加入锦衣卫,就意味着很难从中脱身,但军人在明初地位较高,可以减免一定赋税差役,且校尉还带有某种皇家侍卫与仪仗队的色彩,所以许多不是世袭军户的平民子弟,也会主动报名参加锦衣卫的选拔,借以减轻家里负担。当时的顺天府知府王福,还曾向朝廷上奏,称大量民众为逃避税赋而报名加入锦衣卫,甚至有许多改换姓名、户籍以求加入锦衣卫的情况,这已经成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对此王福建议朝廷,对报名者的条件、资格与身份进行严格审查,以避免投机取巧的人加入锦衣卫。

影视剧中的锦衣卫形象

三、校尉的职责与校尉制度的崩坏

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并不像影视剧那样“神”,也没有那么多大案要案要破,除了临时性的案子之外,大部分锦衣卫校尉日常的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护卫皇帝的安全,尤其是皇帝出京视察或者游玩时,锦衣卫是护卫皇帝与皇室的关键群体。第二,锦衣卫还时常被抽调至各王府,为皇亲国戚服务。部分锦衣卫精锐还时常被派遣至前线作战,以维持锦衣卫的基本武力,防止其在承平日久的情况下日渐松懈。

绘画作品中的皇帝侍卫形象

任何一种制度都无法持续多年而不变样,尤其在之前的农耕时代,一个王朝最后的崩坏往往是国家的制度出现了根本性的崩溃,以致于王朝无法再维持下去。锦衣卫制度也是如此,至明代中晚期,锦衣卫制度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首先是在选拔制度方面,至明代中晚期,越来越多的锦衣卫高层的子弟直接被充入校尉群体当中,这对于历经重重选拔而加入锦衣卫的校尉来说,无疑是十分的不公平。况且这些“锦二代”加入校尉之后,大多是滥竽充数,在体力与功夫方面都无法与通过选拔得来的校尉相比。这就使得锦衣卫的质量越来越差,能力越来越弱,根本无法起到护卫朝廷的作用。

其次是锦衣卫开始出现了世袭的例子,成化年间,南京锦衣卫因缺少校尉,因而向朝廷请求临时将曾担任过校尉之人的后代充入队伍,以满足缺口。问题在于,一旦出现了这种特例情况,相当于制度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军户世袭本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这仅限于普通士兵,锦衣卫在待遇与地位方面要远超普通士兵,堪比中高级军官,这就使许多人动了歪心思,希望将自己的后代也弄进锦衣卫当中。此外,按理来说世袭之人只能有一个人,是一对一的替补,但出现了大量军官家族的后代子弟主动成为“冒牌货”,企图蒙混过关。由于审查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锦衣卫人员迅速膨胀,大部分人是滥竽充数进来的,根本没有任何本领。可以说,锦衣卫的冗员直接导致其在民间风评大幅度降低,许多锦衣卫无所事事,只知道在民间耀武扬威,为祸百姓,锦衣卫在明末彻底成为负面性的组织。

文史君说

锦衣卫的形象被影视剧渲染得神通广大。但是就真实历史来说,锦衣卫并非如此,如果说锦衣卫在初期还是一支十分精干的队伍,那么随着时间的流转,锦衣卫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最终成为一群无所事事但却剥削百姓的“混子”,从显贵武职到到最后的“混子”,锦衣卫的转变可谓是十分具有戏剧性了。校尉制度的演变也折射出大明朝制度的某种崩坏。

参考文献

张金奎:《明代锦衣校尉制度略伦》,《史学月刊》2021年第10期。

杜家骥:《清代的銮仪卫》(《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10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点击「浩然文史」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