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报:多年来帮果农增收近4亿元!桂林这个村里来了“葡萄团长”
(资料图片)
陈爱军行走在阳光玫瑰葡萄园里。
陈爱军向果农讲解疏果技术。
陈爱军向果农讲解阳光玫瑰葡萄保果和无核化处理技术。
陈爱军在查看葡萄园土壤情况。
桂林是广西乃至华南最大的葡萄生产区,目前种植葡萄20多万亩,素有“南方吐鲁番”之美誉。 时下,正是葡萄疏花、疏果等春夏管理的关键时节。在葡萄园忙碌的,除了广大果农,还有众多的科技特派员。年近花甲的陈爱军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是最为桂北县区的葡萄果农所熟悉的科技特派员。 多年来,陈爱军持续躬耕田野,与果树打交道,与果农做朋友,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肩扛着开展田间试验,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等重任。在过去的12年间,他每年深入基层近百天,总计服务、指导果农1.6万多人次,帮助果农增收近4亿元,成为桂林葡萄产业名副其实的“护航人”,也是果农口中的“葡萄团长”。 有“两把刷子”的科技特派员 陈爱军与葡萄种植结缘,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 1988年初春,在灵川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工作的陈爱军,被单位安排负责全县葡萄生产技术指导工作。那时,工作仅4年的他,已是当地有名的水果生产技术专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灵川县就开展了葡萄种植。但由于该县高温多雨,常规栽培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葡萄产量低、品质差。2000年,陈爱军尝试在灵川引进推广葡萄避雨栽培新技术,此举破解了长期制约全县葡萄产业发展的难题,实现了葡萄产量和品质的稳步提升。 如何才能更上一层楼?2005年,陈爱军接受上级委派,赴灵川县大圩镇秦岸村指导建立基地,示范推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新技术。 2007年至2009年间,陈爱军累计在秦岸村辐射推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14000亩。从此,秦岸村的葡萄“一炮走红”,陆续接待了前来考察、学习的国内、区内葡萄科研、推广专家等近千人次。2009年8月,“全区一年两收葡萄生产现场会”召开,与会人员集体参观秦岸村的葡萄示范基地,更是让当地的葡萄产业名扬四方。 新品种、新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灵川葡萄产业得到了发展壮大,葡萄栽培面积从1999年的不足2000亩,发展到2009年的1万多亩。帮农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的陈爱军,受到当地果农的大力称赞,称他“有两把刷子”。 果农随叫随到的“陈老师” 2009年,陈爱军被调入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致力于葡萄生产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等工作。从此,葡萄园就成了陈爱军的“办公点”,果农就成了他的“小伙伴”。 今年4月25日,陈爱军来到灵川县灵川镇木匠户村果农俸水双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园进行技术指导。仅4月份,他已经来此入园指导了4次。当天,陈爱军给果园做了一次“全园体检”,涉及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并对种植户进行了季节性管护技术指导。 20多年前,俸水双在一次田间的农技指导课上认识了陈爱军,并对他的水果栽培专业技术深为敬佩。2011年,在听取了陈爱军的建议后,俸水双种下了10亩夏黑葡萄。随后的10年,俸水双在陈爱军的指导下,每年都有好收成。2018年,俸水双再次听从陈爱军的建议,把夏黑葡萄全部改种阳光玫瑰,打造了一个优质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示范基地。 2022年,基地的阳光玫瑰平均亩产3000多斤,亩产值超3万元。“从限根栽培技术、促早栽培技术的指导,到如何施肥、疏花、疏果,直至采摘,陈老师全程跟踪指导。”俸水双说,“为了帮助我们管好葡萄,陈老师随叫随到,他就是我的葡萄园的‘守护神’!” 在陈爱军使用的科技特派员APP里,记录着他的部分“田野行踪”。2022年,陈爱军开展实地技术服务76天,服务基地面积6556亩;举办技术培训班10场次,培训360人次。 熟悉陈爱军的司机康国告诉记者,过去的4年里,他跟随陈爱军跑了全市的100多个村庄。“整个桂北葡萄主产村跑了个遍,有些地方每年都得去十几次。只要果农需要,有再多困难他都会去!”2019年5月,资源县多地遭受大暴雨袭击。洪水刚刚退去,陈爱军就赶赴资源,为广大农户开展葡萄洪涝灾后应急技术指导。路遇塌方,也没能阻挡他的行程。 而康国,只是跟随陈爱军四处奔波的司机中的一位。 护航葡萄产业的“葡萄团长” 在灵川指导完毕,陈爱军又赶赴全州县枧塘镇的一处葡萄种植基地。在那里,早有十几名农户等着他。在听完田间指导授课后,农户们又争相拉着陈爱军到自家的葡萄园开展针对性指导。 其实,作为科技特派员,陈爱军的工作不仅仅是指导农户种葡萄。2016年12月,陈爱军被聘任为自治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贫困村科技特派员、葡萄产业科技服务团团长。同时,他还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葡萄创新团队功能专家,“一年两收葡萄栽培技术研究”八桂学者团队成员。这些职务,就足以说明陈爱军肩负的各种职责与使命。 如何发挥“葡萄团长”力量,让农民切切实实地看到新技术、新品种带来的产业竞争优势?陈爱军的绝招是“做给农民看”。2017年至2022年,他带着他的团队先后在柳城、兴安、灵川、灌阳等地指导科技服务对象,建立葡萄新品种、新技术栽培示范园15个,面积达500多亩,以点带面促进了产业发展。 时下,在兴安县溶江镇五甲村的错峰葡萄种植基地内,葡萄树正沐浴阳光和雨露孕育新果。传统管护的葡萄亩产值8000元左右,而错峰管护的葡萄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这得益于陈爱军及其葡萄团队的持续技术支持。2017年,陈爱军带领团队成员在五甲村指导建立葡萄产期调节栽培示范园,推广应用巨峰葡萄产期调节栽培新技术,既让果实成熟期延后2-3个月,又保证了果实品质更优良,果品售价提高了3-4元每斤。 如今,延后栽培技术已被应用于兴安的近万亩葡萄地,并辐射到更多地区。 多年持续躬耕田园,陈爱军为全区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等做出了突出贡献。2010-2022年,陈爱军先后主持实施市厅级以上单位下达的5项科技项目(课题),共计举办技术培训班254期、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果农1.6万人次,累计在全区示范推广葡萄、柿、桃、梨等落叶果树新品种、新技术13.67万亩,助农新增利润3.87亿元。 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1项等,以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科技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57篇……多年的耕耘,陈爱军也收获了很多沉甸甸的荣誉。 站在绿意葱茏的葡萄园中,持续数小时做着田间试验的陈爱军,早已汗湿衣衫。他说,当看到无数果农在他的帮助下收获累累硕果,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刻。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是我的使命,更是我的光荣!”
来源:桂林日报